上一页|1|
/1页

主题:节后空巢老人引关注 惠州物业延伸服务成关爱新途径

发表于2013-02-26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老人,长期处于空巢期,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子女陪伴。春节过后,他们又回归空巢期,如何关爱空巢老人,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让人关注。《东江时报》记者走访发现,小区物业延伸服务,搭建快乐平台,对关爱空巢老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东江时报》采集

发表于2013-02-26

现象 节后他们回归空巢

现象1 独居很自由但很孤独

王彩娟今年75岁,老伴6年前去世了,目前独自居住在市区江北卫国苑的一套房子里。王彩娟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住在市区河南岸,女儿嫁去了湖北。

自从老伴去世后,儿子希望接她过去一起居住,但王彩娟拒绝了。“儿子和儿媳太忙,住在那里也是我一个人。”王彩娟说,儿子所在小区里的人她一个也不认识,没有人可以说话聊天。而卫国苑里住的都是当年的同事,找人聊天很方便。


空巢老人需要社会关爱才能走出孤独

发表于2013-02-26

王彩娟在享受独居自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忍受着寂寞和孤独。“我在家的时候,电视都是开着的,包括睡中午觉的时候。”王彩娟说,有点声音,房子才有生气。

除了孤独,王彩娟最担心的就是在家发生意外,没人知道,无法求助。所以她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就会走到楼下去,或去附近的卫生服务站。

尽管儿子的经济环境不错,儿子儿媳对她又孝顺,但王彩娟还是不想跟他们一起住。“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就去养老院住。”王彩娟说,6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有了这个想法,并去过不少养老院实地考查过。“儿子儿媳太忙了,我不想去打搅他们。”王彩娟说,或许是她固执不愿求人的性格导致她选择了独居。


王贵成和李兰英夫妇身体状况不好,大部分时间在家看电视。

发表于2013-02-26

现象2 夫妻身体欠佳相互依靠

72岁李兰英,右手和右脚都麻木无力,行走都要拄着拐杖;丈夫王贵成80岁了,腰椎酸痛,难以直立行走。老两口住在卫国苑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相濡以沫。

其实老两口有一个儿子,但他们都不太愿意提起儿子。“他在外面租房住,一两个月回来一趟。”王贵成说隐约知道儿子的生意好像不太景气,所以对他也没什么期盼。王贵成和老伴的退休工资约有3000元,除了看病,也能维持生活。

老两口还有一个24岁的孙女,已经出嫁了。相对于儿子,孙女对他们的照顾更多些。“孙女说3月份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王贵成说,自从老伴摔了一跤后,行动不便,孙女对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担心,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对此,王贵成和老伴都非常高兴,为了迎接孙女和孙女婿的到来,重新粉刷了房子,并给他们的房间添置了新的家具。不过,孙女什么时候住进来他们并不确定。“我们准备好了,他们想什么时候来都行。”王贵成说,有人照应,他和老伴就会觉得安心多了。

现象3 自找节目丰富晚年生活

家住市区江北光耀橙子的陈建英来自甘肃武威,今年60岁。2008年陈建英和老公一同退休后,选择了在惠州养老。而儿子毕业后在武汉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成了家。

发表于2013-02-26

“惠州这座城市很美丽,但孩子不在身边就还是有落寞感。”陈建英说,儿子由于工作原因,一般只有过年才回到父母身边。她非常希望能跟儿子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她和老伴的身体不好,武汉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难以适应,无奈只能分隔两地。

老伴平时的节目比较丰富,经常和朋友一起打拳,打牌,已经适应了惠州的生活。陈建英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她以前是个历史老师,喜欢看书,于是经常到慈云图书馆看书。但由于年纪大了,看书久了眼睛不舒服。她今年又有了新的想法,打算3月份去老年活动中心报名学习。这样可以充实自己,多交朋友,尽快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陈建英说,也会选择天气较好的季节到武汉去和儿子一起住,共享天伦之乐。

发表于2013-02-26

专家建议

空巢老人应主动融入社会多参加社区活动多交朋友

惠州学院政法系教师宋作海认为,空巢老人现象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的共同作用下,空巢老人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方面,年轻劳动力流动性强,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城市劳动力涌进一线城市,留下老人在家无人照顾。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理念在逐渐转变,年轻人不愿意跟老人一起生活。

“再加上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关了门就跟邻居没有交流,缺乏照顾。在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与子女、儿媳、邻居发生意见纠纷,一旦发生摩擦就互不相让,最后走不到一起。”宋作海说,以上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在情感上孤独无助,在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城市甚至发生老人死了很久才被发现的悲剧。

宋作海说,在西方国家,空巢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养老院,我国政府也在加大投入,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但养老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宋作海说,这还需要全社会都重视起养老工作。“老人活动的场所有限,又不能去酒吧消遣。偶尔在广场跳舞有人嫌吵,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宋作海说,这点惠州就做的不错,无论早上还是傍晚,市民在各大公园、广场都能看到一群活蹦乱跳的老年人。他们不仅有地方娱乐,还能与身边的人分享快乐。他认为,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应多学琴棋书画、多交几个朋友,参加丰富的社区活动,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于身体不便的空巢老人,则需要政府、社会加强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物质和医疗保障。

发表于2013-02-26

心理调适

老人要寻找生活新目标子女更要重视精神赡养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失调的症状,如焦虑、忧郁等。惠州市安颖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蔡宋华认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需要老人和子女共同努力,父母要多体谅子女,寻找新的生活目标;子女要多关心父母,重视精神赡养。

老人要多发展兴趣爱好

首先老人要认识到“空巢”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子女长大离家是必然的趋势。子女出去工作,结婚成家,离开原来家庭独自生活,说明子女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依靠父母。做父母的应该为子女感到高兴。如果孩子长大了还需要父母照顾,那反而是家庭的不幸了。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的工作压力很大,如果子女因为工作原因较少回家,父母也要理解子女,并且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子女减少担心。

发表于2013-02-26

其次,老人要多发展兴趣爱好,寻找生活新目标,享受空巢的生活。子女小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一直围着孩子转,为子女付出了很多精力。如今子女长大了,独立了,父母也该享受一下自由的生活了。可以发展一下年轻时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外出旅游,多见见世面,看看大自然的风光,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应该多结交同龄的朋友,多参加文体活动,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子女离家的孤独和失落感就会渐渐被淡化。

子女要多关心父母忧虑心态

为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除了物质上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外,离家在外的子女更要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

首先要多关心父母的忧虑心态。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要尽力免除父母的这种担心,如果隔得不远,就尽量多回家看看;如果相隔较远,就经常打电话回家。“但是不要天天打电话,以免造成父母的依赖。”蔡宋华说,子女可以两三天打一个电话回家,在特殊的节日或天气变化时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这种关心也可降低老人的忧心。

其次要满足老人的荣誉心理。当子女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或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别忘了与父母分享。人总是有些虚荣心的,父母得知子女在外取得了好成绩,心理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会更加体谅在外的子女。

另外,有些子女有时会觉得“空巢”的父母行为怪异,不知如何适应。其实只要把父母当成你的小孩,如此,对待父母的态度就会转变,也就见怪不怪了。

发表于2013-02-26

关爱空巢老人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