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联手破"路障"惠深沿海高速盐坝高速年底打通

发表于2009-12-18

现状

三市间存在多条“断头路”“瓶颈路”

 

“目前惠州规划与深圳、东莞对接的一般干线公路分别有10条和15条。其中大部分已经建好,但不少路在与深圳、东莞的公路对接方面,存在着“断头路”和“瓶颈路”现象,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制约了三地的交流和往来。”惠州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急需打通的“断头路”包括长宁至马斯(接东莞东平大道)、S255龙溪至桥头段(龙桥大桥)、X204沥林至桥头等路段。

除普通干线公路,高速公路的对接无疑更为重要。惠深沿海高速何时能接上深圳段的盐坝高速公路,潮莞高速惠州段(原惠莞高速)何时能通车,都是深莞惠三市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惠州段的征地拆迁工作都已基本结束,正在抓紧施工,确保今年底能建成通车。”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断头路”、“瓶颈路”引起了三市的高度重视。在今年3月东莞、惠州两市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两市主要领导均表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两市交通对接,对包括“断头路”和“瓶颈路”在内的交通对接问题进行了商讨。随后,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惠州市交通部门多次赴东莞、深圳就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和开通跨市公交、出租车跨市营运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协商。

惠州、深圳、东莞三市对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均作出了积极的表态和行动,种种迹象表明,横亘在深莞惠之间多年的“断头路”、“瓶颈路”问题有望在三市的联动下逐一解决。

缘由

建设时间和需求不一导致衔接不畅

惠州、深圳、东莞作为相互毗邻的三个城市,联系非常紧密,却为何还存在这么多的“断头路”和“瓶颈路”?对此,惠州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多方面原因造成了“断头路”和“瓶颈路”的大量存在。首先是以前各市的公路规划和建设都是各自为政,各市之间虽有沟通,但力度不大,导致有些公路规划和建设都是各建各的,缺乏统一和协调。其次是城市之间建路的时间和需求不一样,比如相互对接的公路,一个城市建得早,另外一个城市建得晚,一个城市认为4车道够用了,另外一个城市的需求却是8车道。此外,以前三个城市之间毗邻乡镇的道路往往是乡镇自己建的,认为能满足当地的发展需要就行,所以标准和等级都比较低,与其他城市衔接不够,也容易造成“断头路”和“瓶颈路”。

难题

存在不同的诉求和利益考量

虽然三市都高度重视 “断头路”、“瓶颈路”问题,但落实到操作层面上,由于各市发展需要的不同和各自利益的考量,工作进展不大。东平大道跨江桥选址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由于跨江方案悬而未决,连接莞惠的“大动脉”——— 东平大道始终无法真正打通。

可喜的是,虽然目前还存有分歧,但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惠莞两市对建跨江大桥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两市都拿出了各自方案,并进行了多次磋商,足见双方的真诚以及打通“断头路”的紧迫感。“跨江大桥肯定会建,现在主要是先建哪一座的问题,我们还会就此进一步协商。”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分歧依然存在,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双方原来固有的思路都有所变化,开始跳出自身的“圈子”,更多地从两地共同发展去考虑问题。目前双方打通“断头路”已进入方案的协商阶段,前景值得期待。

破题

改变道路规划建设的“各自为政”

“要解决‘断头路’和‘瓶颈路’问题,各市必须在规划道路时,跳出城市自身的圈子看问题,比如惠州规划公路网建设时,必须跳出惠州看惠州,不仅要从惠州与深圳、东莞、广州的联系来看,还要从与河源、汕尾等地的联系来看,尽量与周边的路网规划一致。”市交通局负责人表示,除在道路规划和建设上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做法外,还要疏通三市之间已经形成的“断头路”和“瓶颈路”。

焦点

惠深沿海高速何时连通盐坝高速?

惠深沿海高速年底建成

记者日前来到连接惠州与深圳的惠深沿海高速和盐坝高速公路交界处看到,深圳接驳段已经修好,而在另一边,惠州段也正在加紧施工。“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全部力量加快施工,现在已经进入路面施工阶段,惠深沿海高速争取今年底建好,连接上盐坝高速,届时,市民从惠东、大亚湾到深圳市区,将比现在节省半个小时左右。”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路打通之后,将极大拉近深圳与惠州的距离,两地港口路程可比现有高速公路路程减少30多公里,不仅缩短通行时间,也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记者了解到,作为连通东莞、惠州的“大动脉”——— 潮莞高速惠州段(莞惠高速)也已进入全面提速建设阶段,现已完成路基交工验收14公里,路面标已进场施工,至今完成路面底基层9公里、下基层3公里,计划年底建成通车。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原料供应,潮莞高速惠州段路面工程项目部早作准备,将路面施工所需的砂、石等基础材料提前备齐备足,保证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来源: 惠州日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