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一代明君】周世宗柴荣

发表于2013-05-22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可惜在959年征伐契丹途中突然病倒,不幸英年早逝,享年39岁。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的不少方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周世宗的路线的。后周的军队的改革是在周世宗的主导下,由禁军将领赵匡胤实施操作的。

954年,后汉趁周太祖郭威驾崩,连手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周世宗亲自统兵御之,大战于高平,是役以后周大捷而结束。高平之战也是赵匡胤的成名之战,世宗对赵匡胤在此战所表现的智勇深为赏识,擢升其为殿前都虞侯,并领严州刺史(此前赵为宿卫将,是殿前都指挥史张永德之部属)。经高平一战,世宗认识到宿卫军之诸多蔽端,痛下决心对军队进行改革,他认为“凡兵务精不务多”,以是下令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为上军,赢者斥去之,在全国藩镇诏募骁勇壮士,令赵匡胤选优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令各将选之。这次军事改革成效突出,“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955年,世宗常常忧虑中国不断遭分割局促,经高平之捷,燃起了世宗削平天下一统中国之志。恰好有秦州之百姓到大梁向其献策,请恢复中国的旧疆域,世宗欣然采纳。此时,重整中国雄风,一统中国之宏图已在世宗的心中形成。一系列统一中国的行动由此而展开,直至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也是沿着这条路在走。

 后周谋臣王朴的平边策中的统一方略颇有先南后北的意思,后来宋太祖取替后周稳固后老感到卧榻之侧有人酣睡而心神不定,以是携其弟赵光义雪夜访赵普,赵普提出了先南后北之策,打消了宋太祖的疑虑,定了下来并付之实行。王朴是周世宗的智囊,世宗对其非常尊重,可惜先于世宗而死,世宗痛失谋臣,悲哉!平心而论,先南后北也是良策,但先北后南好象更高一筹,这个周世宗看得比别人是要高一些。

王朴在平边策中把北汉视为主要敌人,一定要消灭,而南边诸国可剿可抚,是有区别的,至于盘据幽燕之地的契丹,则一举逐之。周世宗认为,中国之乱象关键在于北方不稳,而北方不稳就是由于儿皇帝石汉瑭割燕云十八州与挈丹,使中国失去靠山而芒刺在背,根本不得安宁。中国要统一,必先要拿下北方,北汉与契丹长期互相勾结唇亡齿寒,只要敲掉挈丹,北汉只有俯首就擒,南方诸国由于各自为政互相牵制难成气候,北方一平,南方自可传徼而定。

人们以为南方富有,是财赋重地,但再富又如何,要守得住才成。北方一失,中原毫无屏嶂可言,对于以骑射著称的游牧民族那可是来去自如,而汉民族却要费尽脑汁耗费大批军队搞防守,被动不堪。更何况北方是马匹的主要产地,在冷兵器年代,骑兵作用非常大,拥有北方就拥有源源不断的马匹,就可组建强大的骑兵,这个很关键。如《水浒传》中的偷马高手段景住每次都是跑到北方辽国、金国去盗马,因为那里的马又好又多,而北宋就缺良马。

所以世宗执意先收复北方,的确英明,如其不突然病逝,北方应先平定,中国可能有另一景象。时不我待,机不再来,等到宋太祖搞掂南方,挈丹经多年的休养生息,已不是十多年前的挈丹了,它已具备与北宋抗衡的实力了,再加上宋太祖过早进行杯酒释兵权的军事改革,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收复北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发表于2013-05-22

嘿嘿,历史读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明史和情史了

发表于2013-05-22
引用:爱如少年2012 在2013-05-22 20:18:01写道:原帖
嘿嘿,历史读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明史和情史了
读的是情史,可见你的心思
发表于2013-05-22
引用:爱如少年2012 在2013-05-22 20:18:01写道:原帖
嘿嘿,历史读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明史和情史了

 爱如少年,你读的是情史,可见你的心思

发表于2013-05-22
引用:爱如少年2012 在2013-05-22 20:18:01写道:原帖
嘿嘿,历史读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明史和情史了
 

  擦~~你那么爱情史的啊

发表于2013-05-22

人重要·~其实很多时候制度也很重要的·~跌打的银盘流水的兵嘛

发表于2013-06-03

柴荣,还真的没有研究过。支持方生贴后,我路过。。

发表于2013-06-03

贫僧路过便顶了一下

发表于2013-06-03

我决定先把这个贴子纪录下来。让子孙后代牢记于心,广为传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什么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什么是黄河水,什么是长江魂。什么是五千年的文明史。

发表于2013-06-03

回帖只为挣积分,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同情,默许,放纵,包庇此贴作者之观点,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